访问第一机械网首页 资讯 | 专题 | 访谈 | 购机 | 导购 | 品牌 | 二手 | 展示 | 租赁 | 运输 | 配件 | 检索 | 维修 | 技术 | 代理商 | 市场
 
第一搜索:  
 
今日聚焦
专题报道
财经观察
锐 企 业
公  司
市场调查
国  际
营销谋略
营销智汇
价 值 链
商  界
前  智
管理之道
案  例
新 财 富
第一现场
施工天地
新品荟萃
休  闲

 

 

企业需理性面对并购

2006/01/05 00:00来源:今日工程机械作者:今日工程机械

    遭受并购的袭卷并不是每一个企业的初衷,但可怕的并不是并购本身,企业最终成功与否也并不依赖于并购。

 

    2005年的工程机械行业可谓是烽烟四起,随着一系列吸引外资企业的政策出台,工程机械行业也以黄金般的占据点聚合了外资企业的目光。统计显示,2003年,国际品牌工程机械在华企业产销额达到270亿元。如果用“风起云涌”形容2004年的话,那么2005恐怕就是在“浪尖上跳舞”了。在新世纪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将近尾声的时刻,我们并没有迎来收获的喜悦,相反感受到的却是几分迷茫与惆怅。年末以经济学家为首的新经济理性回归的声浪给迷茫的行业虽然铺垫了对2006年的希望,但需求过度带来的彩色泡泡的破灭以及市场的激烈竞争让我们实实在在地体会到了危机四伏。

    2005年工程机械行业的最后一笔收购在凯雷出资3.75亿美元收购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85%股权中落下帷幕。作为首起真正的企业收购,这也是迄今在中国实现的最大一宗私人股本交易,这起收购可能会为中国私人股本行业的发展开启一个全新阶段。对于2006年是否将迎来并购的高潮,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无法预料,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对于工程机械行业的收购之风还会经历很长一段时间。对徐工这个引领中国工程机械产业的行业企业来说,还有很长很长的一段艰难之路需要走下去,或是举步维艰,或是大步前行。对今后工程机械行业的影响,只能说“时间可以证明一切”。

    工程机械制造是一个传统的行业,对“收购”一词颇为敏感,一场收购大潮掀起众多业内外人士对民族情结的争论。尤其是2005年10月25日美国凯雷收购徐工集团更是引来颇多争议。

    企业并购既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是一种法律制度。兼并与收购的主要区别在于兼并实际上是其他企业与一企业合为一体,其他企业不再作为一个实体继续存在;而收购则是指一企业通过购买其他企业的资产或股份而获得对其他企业的控制权和支配权,其他企业作为独立的法律实体依然存在。理论界和实务界普遍认为,外资并购只是习惯提法,从习惯上讲主要指收购而不是兼并,因为“跨国企业收购的最终目的并不是改变企业的数量,而是改变目标企业的产权关系和经营关系”。鉴于国有企业在国内市场的主导和骨干地位,收购国有企业不可避免地成为外资并购的重点。不难发现,对于并购与收购,我们更为关注的是“收购”,似乎这触动了每一个中国企业的神经。

    企业必须成长。只有不断成长,企业才能在市场的竞争中多一份筹码。而并购无疑是企业实现快速扩张的有效途径之一,对这一点的认识远比我们对自身认识到的内部扩张要明确和现实。尽管并购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如自身的不确定性和难以预料的风险,但这都不足以影响并购对企业产生的种种诱惑。对于并购是否真的能推动企业的发展和实现企业的目标,只能拭目以待。谈并购必须要明确并购的含义,所谓“并购”,理论上讲是包括3个概念,即合并、兼并和收购。国外学者在研究兼并时,通常将兼并与收购结合在一起使用,缩写为M&A(merge and acquisition),我们通常将其译为并购。

 

    合并,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合成一个新的企业,特别是伴有产权关系的转移、多个法人变成一个法人。

    兼并,相当于我国《公司法》中的“吸引合并”,A公司兼并B公司,A保留,B公司解散,丧失法人地位。

    收购,是指A公司通过出资出股,达到对目标B公司的控制,同时B公司的法人地位丧失或转移。

    从经济意义上而不是法律意义上讲,这3种方式通常并无太大差别,我们经常说的并购系指上述3个概念的全部或部分含义。企业并购的实质是在企业控制权运动过程中,各权利主体依据企业产权做出的制度安排而进行的一种权利让渡行为。并购活动是在一定的财产权利制度和企业制度条件下进行的,在并购过程中,某一权利或某一部分权利主体通过出让所拥有的对企业的控制权而获得相应的受益,另一个部分权利主体则通过付出一定代价而获取这部分控制权。企业并购的过程实质上是企业权利主体不断变换的过程。

    并购是快速做大规模的捷径,不少企业正是企图通过并购的方式而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甚至某种核心优势(比如关键技术、营销渠道等等),这种初衷是美好的,本身并没有错。而企业是否考虑过是先做大后做强,还是先做强后做大;甚至是做大做强,还是要做长久;是希望在全球范围拥有一定市场份额,还是在本国本地拥有这个市场份额。在一定程度上讲,大不一定强,但是不大很难强。由此,“快速做大做强”成为工程机械企业可望追求的目标。由于很多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面临国内市场饱和的窘境,想不出如何开拓,要想继续做大做强,只有考虑并购这条惟一的出路。对大多数企业来说,并购可能将成为未来的一种趋势,但一定要明白并购只是一种工具,是实现增长点的一个有利的工具。它可以使企业提高市场份额,提升行业战略地位;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知名度;获得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经验与专业人才;有利于实现规模经济;抵消由于季节性因素和经济循环性因素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等。但一个企业的战略是否能被并购所代替,自己的核心产品和核心竞争力还能不能够得以保留,这些都是需要企业认真思考的问题。并购对于一个企业、一个行业来说,是为了增强自身竞争力,更是为了发展壮大。但对于整个宏观市场来说,无论采取什么方式,都是为了让整个产业朝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是为了民族的产业健康和有序地发展下去。在重视外资进入工程机械行业进行并购所产生的积极作用的同时,我们同样不能忽视它对这个行业经济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1.外资并购容易形成垄断和控制

    由于跨国公司以全球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故其投资、销售、雇佣、贸易等多种决策都可能由母公司做主,它可以经常利用其雄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优势在中国形成一定范围的垄断和控制,甚至对市场进行肆意操纵乃至最终形成完全垄断。由于跨国公司是一个遍布各国的国际网状组织,它在货币政策、财务政策以及销售安排等方面的影响,中国企业往往难以左右。跨国公司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及全球经营发展战略,一旦控制市场就可能压抑竞争、降低市场效率、扭曲市场结构,造成一种垄断代替另一种垄断的局面。一些跨国公司为了垄断市场, 往往采取全行业收购或者收购主要企业的方法占据中国市场。

2.削弱了企业研发能力

    外资并购后,即获取了企业的主要经营决策权,他们把握着企业的技术、科研、销售等等,这样,外方就容易削弱企业自身的研究与开发能力。据对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技术扩散问题进行的调研,超过93%的外资企业在中国有技术扩散行为,即国产化行为,但大部分企业处于浅度国产化阶段,占77.5%,有深度国产化行为即关键中间投入品国产化的企业只占16.25%,而实现了技术创新的只占6.25%。考虑到技术保密问题和技术领先带来的收益,在我国从事研发活动的跨国公司多数从事适应型研发活动,真正从事创新型研发活动的很少。

3.挤占了国内市场

    外资着眼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和巨大的市场容量,为了最大限度地占领国内市场,把外资并购作为其输出产品和占有市场的重要手段。其外资并购行为主要由其全球经营战略所决定,它对生产、经营地点的安排、投入产品的走向等都取决于内部计划。因此,被并购方从跨国公司外资并购中能否获利,并不完全取决于被并购方的主观设想和政策取向,而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并购方的发展战略。

    外资并购还将导致跨国公司在我国市场的相互竞争日趋激烈。作为拥有巨大潜在市场的国内市场,跨国公司并购的主要目的就是开拓和占领较多的国内市场份额。而迅速占领市场、占据市场份额、赢得竞争主动权的最快捷的方式就是实施并购。

    遭受并购的袭卷并不是每一个企业的初衷,但可怕的并不是并购本身,企业最终成功与否也不依赖于并购。企业必须拥有清晰的战略思考和规划,拥有核心的竞争力才可能在这场并购之风中立于不败之地。